返回

数栖大会x万翼科技 | 采小明:数字化基建要素在于敏捷能力

媒体报道
2020.06.28
万翼科技
1387

什么是数字基建?数字基建如何切入?如何保证效果?传统企业如何展开数字基建?关键的要点在什么?这些困扰传统企业信息化负责人的关键问题,在6月20日一场在杭州未来科技城讨论、挖掘、分享数字基建的大会——2020中国·数栖大会上,由来自信息化领域资深专家、万翼科技骨干合伙人、万翼能力中心负责人、武汉分公司总经理采小明做了精彩案例分享和深入洞见,对以上问题给出对策解答。

「万翼科技骨干合伙人采小明 在2020数栖大会分享」

 

采小明首先以自身经验给出切身感受,对于传统企业数字化基建给出范围如下:传统企业是指非互联网的延伸企业,这在中国大部分企业,无论是制造,或是万翼科技服务的万科集团都属于传统企业。

 

采小明深度剖析了万翼科技案例,并做了精彩洞察。

 

万翼科技是万科集团下面的全资子公司,起源于万科的“沃土计划”,公司人员主要来自集团原来的IT部门流程变革管理部以及其他部门的数字化人才,专门从事不动产的科技产品研发,由500名从事信息化、AI、大数据、IOT、BIM的专业人才构成,已形成较多专利。

 

万翼科技的愿景是服务集团构建数字万科,打造不动产的科技平台。数字万科包括四个部分:第一,数字化全周期的经营建造体系;第二,数字化的全渠道的客户互动平台;第三,智慧园区与商办的运营平台;第四,服务内部员工的数字化协同办公平台。万翼科技立足以上愿景,共研发50多款产品,同时也负责整个万科集团云计算、信息安全平台,包括与数澜合作的数据平台以及技术平台。

 

在服务万科集团过程中,万翼科技经常面临挑战,包括“集团业务变化非常快,新增业务板块需要快速响应”,“对不动产经营背后对应的实时数据洞察”,“数字化系统要上线,资源部署要求非常高”等多种困难,而房地产行业在数字化、信息化历史上做得不是特别好,原来做的很多时候是基于传统应用架构思维,最终形成如下四个方面的数据痛点:

 

01、产品孤岛现象严重

 

来了一个业务,赶紧有一套系统先跑起来,用起来,从来不管架构以及以后的快速发展。

 

02、数据录入存储分散

 

房地产的开发和不动产经营周期非常长,在不同的环节和专业端口有很多数据输入,设计端口、营销端口、财务端口都不一样,每个人只关心自己那一部分数据。

 

03、研发过程协作不畅

 

业务系统既有传统的套装软件,又有数字化应用,而这两种软件研发分别属于瀑布模式和敏捷迭代模式,中间研发方法体系不一样。

 

04、基础资源部署僵化,缺少弹性部署能力

 

在历史上的自建数据中心里,上一套新应用环境下,一个新资源分配最快也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没有资源,还得去招投标去买然后再上架和做好初始化部署,时间周期更长。

 

 

在破解以上困难时,采小明指出企业做数字化,不能为了数字化而去做数字化,为了上云而上云,首先应该确认数字化平台的目标与方向是什么?从万翼科技视角来看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构建敏捷的架构能力,二是敏捷的组织能力。其中最核心就是敏捷。

 

采小明认为,究其根源是因为在数字化领域,业务对数字化团队的的要求以及技术上迭代要求非常敏捷,并对“敏捷”做了具体的拆解。

 

01、在敏捷架构能力方面,万翼科技推进的第一件事是混合云,第二是中台架构思维

 

为什么不说中台?中台做的也比较早,2018年与阿里合作了业务中台,2019年与数澜合作了数据中台,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经验,吃了很多亏。在这个过程当中,采小明认为一定是中台架构的思维方式来适应企业的需要,而不是将阿里中台或外面互联网中台照搬到传统企业,这肯定是不合适的。

 

在混合云方向,万翼科技搭建了基础设施这一层,坚定地走混合云策略,万科体系在物业这边所有的业务应用上公有云90%,在地产和集团这一块在公有云上资源总量达到40%。

 

在中台架构思维方向,搭了多个中台,包括业务中台、数据中台与技术中台。在这个过程当中同时又发现了很多问题,诸如研发能力、研发体系、模式是否跟得上,所以在2019年整整做了一年,对整个组织进行进行敏捷研发协作体系的落地。在此之上,做了API服务市场,将所谓的中台概念全部模糊掉,提供的就是服务,无论是业务通用共享能力服务,还是数据方面的服务,都通过API市场开放出去。

这就是敏捷的架构。

 

02、敏捷的组织能力

 

采小明认为,如果只是将原来的数据中心、信息中心、流程变革管理部的人放到了科技公司,并不是真正数字化的组织了。据透露,万翼科技在2019至2020年做了巨大的组织架构调整。通过将组织类型进行重新分类包括,

 

1、任务型组织,负责基于目标的任务型组织的运营体系;

 

2、通用型组织,负责全集团的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混合云、信息安全;

 

3、基于目标分解的重点任务项目型组织;

 

4、赋能性组织,包括数据创新实验室,负责创新业务的孵化、科技赋能业务或数字化赋能业务。同时,搭建能力中台和职能平台,提供通用的技术标准服务以及人力采购财务的职能服务。

 

在谈到敏捷组织能力方面,采小明强调“传统企业要做的话一定要上数字化中台,一定要把自己敏捷的开发能力打造成基础的技术能力”。

 

采小明介绍研发团队的效能体系,认为一定要从组织效能到个体的素养各个层面进行培养。

 

在实践分享中,采小明分享了万翼科技打造的中台架构服务能力地图,包括API服务市场、业务中台、PaaS技术中台、数据中台,并具体介绍数据中台主要是与数澜合作。

 

同时,采小明分享了任务型组织运行全景图和研发团队的效能全景图,对研发团队的效能体系如何建立和提升做了系统展示。

 

最后破题总结,采小明强调:数字化基建最主要的是构建敏捷能力,敏捷能力当中一定有敏捷的组织以及敏捷的对应架构,这才能把数字化技术以及数字化中台能更好地在传统企业落地的最好保障。

 

本次分享得到台下观众多方反馈,尤其是同属于其他企业的信息化负责人的高度评价,“有高度、切入点值得借鉴、组织能力培养非常本质,可参考性价值非常大。”观众纷纷表示以上看法。

业务咨询请拨打
17512024776
微信公众号